close
💡秩序感💡
在教學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每位孩子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態度,有安靜乖巧、活潑好動、善言善語急於表達、遵照老師指令的、自己自由行動的⋯等。
常常看到不聽指令的、只顧自己亂跑的、愛自由行動的。家長內心的擔憂焦慮可想而知⋯。
秩序感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從出生後第一個月就能發現。當他看到一些東西放在恰當的位置時就會興奮高興,相反的,他會失望、焦躁不安。
秩序感的敏感期集中表現在0~2歲,秩序感使他們能知道每樣物品在環境中的位置,並且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裡。這意味著一個人能適應自己的環境,並在所有細節上支配它。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使孩子感到平靜和快樂。
由於孩子是由他所處的環境塑造的,他需要精確和固定的原則來引導,而不僅僅是一些模糊的原則方式。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種需要,孩子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在敏感期裡大自然賦予孩子的第一個本能是與秩序有關的。這就如同大自然給予人類一個指南針讓他們去適應世界。
因此,家長從小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秩序感」是很重要的,不僅要協助孩子適應還要培養,當孩子有了「內在的秩序感」後在新的學習環境中依然能將從小建立的內在秩序感有經驗式的運用在新的環境中。
在課堂上能穩定依照學習環境的老師、同伴、環境建立新的秩序感。
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因為您們是孩子經驗的來源。
很多家長都說上了幼兒園就學會了規矩、秩序、應對⋯是的,但是在入學前、學齡前就已經有穩定的秩序感的孩子相信他的學習能力也是相對會比沒有秩序感的孩子來得快的唷!
*~*~*~*~*~*~*~*~*
👦兩歲多的小哲非常活潑好動,看得到的物品器具都會忍不住伸出手東摸西敲的探索一番,小哲一來都會直接衝進教室四處摸一摸,看到教室內堆放的物品、樂器也會拿起來敲敲打打,或在小木框鑽來鑽去爬上爬下,不然就是在教室裡跑圈圈跑來跑去繞個好幾圈看似跑得開心都不會累…實際上仔細觀察小哲也似乎在找尋什麼?!(焦慮、不安⋯)
這樣亢奮的情緒延續到上課了還停不下來…
⋯⋯⋯⋯⋯⋯⋯⋯⋯⋯⋯⋯
老師要開始上課了,小哲在教室還是依著課前自己的遊戲方式一會玩老師的道具樂器感覺想要翻箱倒櫃似的尋找物品,一會兒離開團體的活動自由在教室跑跑玩玩…
陪伴的媽咪在小哲身邊跟前跟後用言語及動作制止小哲要脫序的行為。
老師也會利用各種有趣的話語,像是:小兔希望能邀請小哲一起搭小船去探險⋯之類的,小哲偶爾會停下來觀察一下但馬上又離開了⋯。
⋯⋯⋯⋯⋯⋯⋯⋯⋯⋯⋯⋯
😓媽咪好累-
耗盡體力跟前顧後 /無法專心聽課 /不斷約束孩子/
😓老師好累-
一邊上課還要一邊擔心著小哲下個行為動作會發生甚麼事?!/腦子要管教案還要照顧到其他家長孩子/
⋯⋯⋯⋯⋯⋯⋯⋯⋯⋯⋯
相信小哲的這些行為、這樣的結果都不是爸媽和老師希望看到的,但凡事發生必有原因:
活潑趨近的小哲,好奇心強,探索慾大,活動量大⋯
⋯⋯⋯⋯⋯⋯⋯⋯⋯⋯⋯⋯
⏰課堂上對於還無法進入遵守秩序的孩子老師可以給予協助,減少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控制去探索的物品。
可以在課前先把需要使用的道具樂器擺放高一些讓孩子不易發現隨手可得,任意玩耍。
⏰對於幼小年齡的孩子,上課流程盡量能有比較固定進行的規範和進行模式,一方面讓孩子有秩序性的感覺還有安全感。
⏰爸媽在上課前可將孩子過多的活動量先消耗一些,如在室內可以玩「手推車」手推車步行 ,鍛鍊上肢手部力量及身體的靈活協調能力有助於緩和多餘的精力及促進本體覺發展。
⏰ 建立孩子的學習秩序,在什麼地方畫畫、什麼地方玩耍、什麼地方工作、什麼時候唱歌跳舞。孩子一旦自動進入學習模式,我們要做的就是帶孩子到合適的環境去。
😊沒有一個人希望把自己搞砸,相信孩子也是,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我們需要去協助和理解的部份,尊重孩子自然的發展與成長,不是壓抑或強制訓練。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教育的核心是家長,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帶來孩子的改變。
文分享:翊瑄
圖分享:粉愛畫

126051111_2773210219586653_4969553438302115328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chelH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